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章山村评书 (第3/4页)
人之间相互的打来打去,其中有个将军忧国忧民便起程去了一个更远的国妓帳─楚国,想找那里的君主借兵来平息内乱,楚王初时不答应,他就许诺事成之后,送给楚王三座城池作为出兵的回报。’ 在众顽童的心中还没有城池的印象,想来也是和这赤xue村差不多的地方了,小扁问道:‘后来呢!那个巴国的将军打赢了没有?’ 文定神色有些黯然的说道:‘仗打赢了,内乱也平息了,可最后那位巴国的将军却死了。’ ‘死了,怎么死的?’相子戚惊讶的询问,突然而至的死讯,将他们都弄糊涂了。 ‘不知道。’文定摇摇头,遗憾的说道:‘中间的一部分竹简没找到,大概是遗落了吧!’ ‘都怪你,相子戚,不是你将那些竹子烧着好玩,就一定能知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。’田子翼将遗落的原因全部推给了小胖子,余者也是出言声讨。 小胖子相子戚却委屈的说道:‘那能怪我吗?当时我不是也拿给你们大伙看了的,结果都不知道那是个什么玩意,我烧的时候你们也没说什么呀!现在一个个都来怪我。’众顽童哪里会听,依然是围攻于他。 文定忙劝说道:‘你们且安静,我讲个别的故事给你们听。’看着他们的注意力都投向自己这边,又强调道:‘要是你们再这么争吵,我就走了。’ 小扁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尽皆安静下来,文定会心一笑,挑了两个儿时听夫子说过的真实故事讲给他们听。与今之人喜欢听的那些虚无杜撰之事不同,文定儿时喜欢的是历史上那些真实发生过的真人实事。 那些明智之君、残暴人主、盖世英豪、覆国枭雄、文人墨客、绝代佳人或是这样,或是那样的故事。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些不可数计形形色色的百般诸人,才使得这泱泱大汉充满了异彩,才使得后人有数不尽的趣味。 文定挑了孔融让梨、司马光砸缸两则流传甚广的小笔事,想不到这些孩子竟然都还是头回听说,两位大贤儿时的趣闻让他们听的是津津有味,那司马光的机智,孔融的谦让使他们感触很深。文定记得自己儿时初次听闻这些小笔事时也是如此这般,长久下来在潜移默化中,便将那些先贤当作自己效仿的楷模。 接近午饭之时,小扁他们的衣物也烤的暖烘烘,而意犹未尽的他们却不肯散去,缠著文定再讲几个故事,文定惟有再讲了个秦甘罗十二岁拜相的千古佳话,才将这帮小祖宗给安抚下来,乐滋滋的回家去了。 离去之前,文定向相子戚道:‘子戚,能否将这些书简借给哥哥拿回去看看?’ 相子戚倒是挺大方,满不在乎的说道:‘大哥哥想要就拿去吧!反正我也不识字,放在我这也是烧着玩罢了。’ 提起这事,文定便唏嘘不已,前人千方百计保留下来的珍贵书简,为的就是想将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记录,给后来之人以警惕,或是忠告。而让人悲凉的是,大多前人那些广博的遗迹,那些耗尽心力的杰作,却又总是在后人无知的手中慢慢的销没,就像眼前这无知少年般浑浑噩噩甘将遗留了千年的古书代为柴薪,若是千年前的作书之人有知,心中定当顿生荒凉悲切之念。 ‘几日后,我便还你。’文定想着,几日下来定要将竹简恢复原貌,再复制一份。 相子戚笑道:‘大哥哥若是喜欢,子戚便送给你了,只要以后给我们多讲几个好听的故事就好了。’ 文定自然是满口的答应,还解下了腰间一块精致玉佩作为对他的回赠,相子戚欢迎快喜的捧着玉佩回家了。 文定则心满意足的捧着满怀的竹简回到屋里,匆匆的扒了几口饭便丢下饭碗,去拼凑那些长长短短的竹片了。害的陆仲简还以为一晚未做晚饭,自己的厨艺大步的下滑了,竟挽留不住他的胃口了。 午饭之后,这雨还一直在往下落,闲来无事,杨括也好奇的进房来,想瞧瞧文定到底在鼓捣些什么。一进房便只见他搬了张竹椅坐在床沿处,将一堆竹简平铺在竹床上,那些竹片或多或少都有些残缺。 杨括走上前去拾起一片来,问道:‘文定,你这是哪找出来的宝贝呀!怕是有些来历吧?’ 埋首于竹简中的文定此时方才知道杨括的到来,道:‘是杨兄你呀!这是村子里的小孩在野外拾到的散落竹简,我正想法子使其恢复旧貌呢!’ 杨括左右是无事,便仔细打量了一番手中的竹片,片刻之后他惊异的道:‘这竹简上是何种字体呀!怎得我好多都不认得?’ ‘哦,这些是小篆,又称秦篆,乃是秦朝统一后,始皇责令丞相李斯将秦朝以前的文字加以整理统一而创出的字体。’ 杨括恍然道:‘人常言秦始皇除了奢华与残暴外,几大功绩便是统一了钱币、度量的尺度,再就是文字了,说的可就是这种秦篆吗?这未免与我们此时用的文字差别也太大了。’ 文定笑着答道:‘确实如杨兄所言,这秦篆初时是透过官方记功刻石及权量等方式推展的,由于这些方法应用范围极为有限。另外又对日常书写之效率也极为不便,书写平衡之难度极高,且懂得识别的人亦不多,所以小篆虽是朝廷规定的文字,然不能适用于广阔的民众之间。再加上秦朝历三世而亡,真正执政时间仅仅不过十五载,兼又是多事之秋,原本就未达到令行天下的局面,是以这秦篆成为正式文字使用时间并不长,很快便被民间流传的隶书逐渐取代了。’ 文定一番道理兼顾史实,听的杨括是豁然开朗,呵呵笑道:‘我说这些字怎么如此别扭呢!还是文定你懂得东西多呀!要是我绝对说不出如此多的道理。’ 文定惭愧道:‘杨兄又在说笑了,秦人的蛛丝马迹前人早有评述,且收录于书卷之内,文定不过是以口代叙一遍罢了。’ ‘这样已经很不错了。’杨括转而又言道:‘如此说来,这秦篆用了不过十几年便没落了,也算不上大的功绩啰?’ 文定感慨的说道:‘功绩是不错的,不过这功绩并不在秦篆本身的用途,而是它蕴涵的意义。正是它使得当时繁乱不堪的文字得到了一统,这便将天下间各地文人的隔阂消除了许多,拉近了距离,自然也就为后来的山河一统奠定了基础。而正是有了这博大的文化,在之后的历朝历代才会更加的繁荣,才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